返回

历史直播间: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38章 安史之乱12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姚崇为相时期的最重要的一项功绩就是灭蝗,开元四年,山东地区突发蝗灾,田地颗粒无收,百姓大面积受灾。

    蝗虫在古代被视为天灾,“蝗”字更是让百姓们认为这是天罚,纵然大家都知道蝗虫也是生物,也能被杀死,但是百姓们却都不敢去捕杀,而是寄希望于神明,在家中祭拜。

    就连朝中的大臣们都不敢轻易捕杀蝗虫,姚崇却在此时提出了捕杀蝗虫的建议。

    朝中大臣议论纷纷,为了能够尽快平息蝗灾,姚崇甚至立下了军令状。

    姚崇道:现在蝗灾可以灭但是我们却没灭,任由它们啃食庄稼,受苦的只会是百姓,若是上天要因为灭蝗之事降下灾殃,那他姚崇一力承担。

    在姚崇的坚持下,山东各地的官员们只得积极配合灭蝗,最终没有爆发大规模的蝗灾,蝗虫带来的影响被降低到了最小,虽然蝗灾连年,但是却并没有有大规模的饥荒发生。

    {姚崇啊!}

    {当时开元四贤相虽然有先后顺序,但是我一直以为这四个人都是很好的朋友来着!}

    {难道不是?}

    {我记得北宋的苏轼和王安石这俩就是,虽然是政敌,但是彼此都很欣赏对方。}

    {这俩只是政治主张不同,姚崇四个好像是因为立场和年龄不同,姚崇和宋璟的关系要好很多,是志同道合的伙伴。}

    {张说和张九龄比较熟,这俩一个姓,张九龄的年龄又小,张说是拿张九龄当很好的晚辈,有提拔之恩。}

    {姚崇什么都好,就是孩子不争气!}

    {虎父犬子的典型代表!}

    {大唐的贤相家里好像不少都有子孙后代不听话的问题。}

    {比如杜如晦和他儿子杜荷!}

    {比如房玄龄和他儿子房遗爱!}

    {真的很想说一句,你们这些大人物不要只忙着朝廷上的事,孩子该管还是得管!}

    贞观年间。

    被提到的杜如晦和房玄龄又想打儿子了!

    这哪是传宗接代、壮大家族的领头羊,简直就是一群来要债的讨债鬼!!

    不行之前打的还是请了!!

    流传千古的贤相之名就这么被染上了污点!!

    这几个破孩子!!

    开元年间,年轻的李隆基和他的大臣们转头看向了站在文臣最前面的宰相姚崇。

    姚崇的脸色已经惨白了。

    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哪个儿子,为了什么事才会被天幕说出教子无方这种话,但是想想自己那几个不成器的臭小子,姚崇悔啊!

    若是自己能够好好教导他们,多陪伴一下他们,是不是他的儿子们就能成长成优秀的人才!

    李隆基干咳一声:“那个,姚卿啊,要不咱们手头的工作先缓一缓?”

    姚崇哆嗦着嘴唇,老泪纵横,眼神开始逐渐暴躁:“多谢圣人,臣会好教导家中小儿的!”

    这就回去看看这几个小兔崽子长歪成什么样了!他手中的家法已经饥渴难耐!!咬牙切齿.jpg

    姚崇清正廉洁,在京城中都没有一所属于自己的住宅,只能寓居在罔极寺中,到了晚年仍旧颇受重用,虽然被罢相,但是李隆基有什么问题,仍旧会去询问姚崇的建议。

    姚崇不愧是一代贤相,只可惜,姚崇的所有心思可能都放在了政务上,家庭上放的心思反而不够,教子无方。

    姚崇一共有三个儿子,其中大儿子姚彝和二儿子姚异,都因为父亲的身居高位而不断升迁,但是姚崇清廉,家中应该并不富裕,所以这两人借用职务之便和父亲之名大宴宾,大肆收受贿赂,时人尽知,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姚崇的心腹赵海更是收受了胡人的贿赂,这让当时还没有昏庸的李隆基大为不悦,只能连累姚崇拖着病体为自己的儿子和下属求情,但却没有什么作用。

    这件事也让李隆基十分不满姚崇,赵海被流放岭南,姚崇因此也对于皇帝的残忍和冷酷心生畏惧,多次请辞。

    {嗯,怎么说呢,不是说恶意揣测啊,儿子和下属这么大胆,甚至很多人都知道,姚崇本人应该也是知情的吧?}

    {肯定是知情的,他要是说自己不知道,那我只能说他这个宰相是白做的!}

    {李隆基生气的不只是姚彝、姚异收受贿赂,他生气估计是觉得姚崇自己也想要结党营私!}

    {姚崇也会打击政敌的,这种种种行为加到一起触碰到了李隆基的逆鳞吧!}

    开元年间。

    姚崇满头大汗的直接跪下请罪。

    “臣教子无方,还望陛下恕罪!不过臣真的没有结党营私之心啊,望圣人明鉴!”

    李隆基英俊的脸上闪过一抹阴沉。

    姚崇是两朝老臣,一直都是以廉洁善谋而著称,当初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百般拉拢,许以重诺,姚崇都不为所动,怎么到了自己这,就开始犯这种错误!

    就像天幕上说的那样,谁能相信一个宰相会对自己儿

第338章 安史之乱12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